一、活动背景
在消费市场持续升级、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,信息通信技术成为激发消费活力、拓展消费场景的关键力量。为响应国家扩大内需、促进消费的政策方针,挖掘信息通信领域在促消费方面的创新模式与优秀实践,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消费市场深度融合,特举办本专业赛。
二、组织单位
(一)主办单位
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、中国通信企业协会
(二)承办单位
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委员会、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中部中心
三、活动安排
(一)专题设置
1.5G驱动消费场景创新:聚焦5G在直播购物、沉浸式文旅消费、智慧零售等领域的应用,挖掘利用5G低时延、高带宽特性实现的消费体验革新、销售模式创新案例,如5G直播带货互动创新、5G赋能的虚拟文旅消费项目等。
2.AI提升消费服务质量:关注人工智能在智能导购、个性化消费推荐、客户服务优化等方面的应用,包括基于AI的消费数据分析与精准推荐系统、智能客服情感识别与处理技术等案例,旨在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,促进消费增长。
3.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助力消费服务拓展:围绕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在消费领域的应用,征集如电商云服务优化购物流程、边缘计算实现本地即时配送服务创新等案例,探索其在降低消费服务成本、提升服务效率和拓展消费场景方面的作用。
4.物联网通信构建智慧消费生态:关注物联网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消费、智能出行消费、智能健康消费等领域的实践,包括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促进消费升级、智能车载通信服务拓展出行消费场景等案例,打造智慧消费新生态。
5.信息通信安全保障消费权益:征集在消费数据安全保护、支付安全防护、消费隐私保护等信息通信安全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和实践案例,确保消费过程中的信息安全,增强消费者信心,推动消费市场健康发展。
6.通信技术赋能新兴消费业态:聚焦通信技术在数字藏品、元宇宙消费、跨境电商等新兴消费业态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,鼓励通过通信技术推动新兴消费模式创新发展的案例参赛。
(二)组织方式
1.报名方式:线上报名,参赛单位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网(http://www.cxcyds.com/)按要求填写信息、提交参赛案例资料。参赛主体可为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或团队,鼓励产学研联合参赛。
2.参赛要求:参赛案例需具创新性、实用性和可推广性,未在同类赛事获奖。案例创意、技术及专利归参赛单位或团队,有自主知识产权,无知识产权纠纷。案例涉及产品、技术、方案等不涉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,且为已应用或有明确应用前景的项目,尤其注重对消费市场的促进作用。
(三)参赛条件
专业赛分为初创组和成长组。
1.初创组
(1)工商注册日期在2024年1月1日(含)之后的企业;
(2)拥有科技创新成果和创业计划的创业团队(如海外留学回国创业人员、进入创业实施阶段的优秀科技团队、大学生创业团队等)需在大赛截止报名日前注册成立企业方可参赛,同一人员不得作为多个团队核心成员参赛;
(3)参赛项目(高校院所项目、企业内部孵化项目、联合创新项目、独立团队项目等)的创意、产品、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归属团队核心成员,与其他单位或个人无知识产权纠纷。
(4)参赛项目团队应包括1名负责人和2名以上核心成员,有较强的产品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能力,其中团队领军人才年龄在60周岁以下,人数不少于3人;
(5)未列入非诚信企业名单。
2.成长组
(1)工商注册日期在2024年1月1日之前;
(2)企业经营规范、社会信誉良好、无不良记录,且为非上市企业(新三板上市企业可以参赛);
(3)参赛项目须掌握核心技术,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,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,具备产业化基础或可实现的产业化目标;
(4)参赛项目团队应包括1名负责人和3名以上核心成员,有较强的产品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能力,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稳定的合作基础,其中团队领军人才年龄在60周岁以下,人数不少于4人;
(5)未列入非诚信企业名单。
(四)大赛流程
1.活动启动:2025年10月10日,举办赛事启动仪式,通过大赛官网、行业媒体、社交媒体发布赛事信息,广泛宣传。
2.案例申报:启动仪式后开启报名通道,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15日。参赛单位提交完整资料,包括项目简介、技术方案、消费场景应用、创新点、消费促进效果分析等。
3.初审筛选:组委会组织专家初审,按创新性、技术水平、消费促进效果等指标进行打分,各专题方向按比例筛选案例进入决赛。初审结果在大赛官网公布,通知入围决赛单位。初审时间为2025年11月15—25日。
4.决赛比拼:决赛以现场路演形式进行,参赛单位展示和答辩,专家评审团现场打分。根据得分评选各专题方向奖项。决赛时间为2025年12月6—7日。
决赛地点:广州
5.结果公布与颁奖:决赛结束后,在大赛官网及相关媒体平台公布获奖名单,举办颁奖仪式。颁奖仪式与行业活动结合,邀请政府部门领导、行业专家、企业代表出席。结果公布与颁奖时间为2025年12月8日。
四、申报条件说明
(一)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行业组织等均可报名,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或合法组织形式。
(二)参赛案例围绕信息通信领域促消费的技术创新、应用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,有明确创新点和消费促进价值。
(三)参赛案例为参赛单位自主研发或拥有合法使用权,无知识产权纠纷和法律风险。
(四)参赛单位保证提交资料真实、准确、完整,虚假信息将取消参赛资格。
五、激励机制
(一)奖项设置
1.各专题赛设一等奖10%、二等奖15%、三等奖25%。
(二)配套支持
1.项目对接与商业化助力:为获奖项目对接专业投资机构和相关企业,搭建合作交流平台,通过举办项目对接会、投资洽谈会等活动,助力项目获得资金支持,加速商业化进程和产业落地。
2.提升项目知名度与影响力:获奖案例优先推荐参加国内外消费领域展会、技术交流活动。
3.能力提升培训:组织创新创业培训、促消费策略辅导,邀请行业专家、企业家授课,覆盖技术创新、市场营销等领域
4.园区优惠入驻政策:获奖企业有机会获得大赛合作园区的优惠入驻政策,享受场地租金减免、税收优惠、人才政策支持等。
六、应急预案
(一)技术故障应急预案
1.报名系统故障:若报名系统出现卡顿、崩溃等问题,及时启用备用服务器,并安排技术人员紧急抢修。同时,通过大赛官网、社交媒体发布通知,告知参赛单位报名截止时间将根据故障处理情况适当延长,确保参赛单位有足够时间完成报名。
2.路演设备故障:在决赛路演现场,准备多套备用设备,如投影仪、麦克风、电脑等。若出现设备故障,立即更换备用设备,保障路演顺利进行。技术人员在现场随时待命,对故障设备进行紧急维修,确保后续环节不受影响。
(二)人员突发状况应急预案
1.专家无法出席:提前邀请一定数量的候补专家,若评审专家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席,及时联系候补专家替补。同时,调整评审安排,确保评审工作的公平、公正和顺利进行。
2.参赛人员突发状况:若参赛人员因突发疾病、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按时参加比赛,允许其在提供相关证明的情况下,更换参赛代表或申请延期比赛。若无法更换代表且延期会影响赛事整体进程,根据赛事规则进行相应处理。
(三)恶劣天气及不可抗力应急预案
1.恶劣天气:若比赛期间遇到恶劣天气,如暴雨、暴雪、台风等,影响参赛人员出行和比赛正常进行,及时通过大赛官网、社交媒体发布通知,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比赛时间和地点。如将线下比赛改为线上进行,或延期举办比赛,并做好相关解释和协调工作。
2.不可抗力事件:如发生地震、火灾、疫情等不可抗力事件,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。暂停比赛活动,确保人员生命安全。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和相关部门要求,调整比赛安排,如延期举办、改为线上比赛或简化比赛流程等,并及时向参赛单位和社会公众通报。
(四)舆情应对应急预案
1.负面舆情监测:安排专人负责舆情监测,实时关注大赛相关的网络舆情。一旦发现负面舆情,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,确定舆情的来源、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。
2.舆情应对措施:针对不同类型的负面舆情,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。对于误解或不实信息,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澄清声明,解释相关情况;对于合理的意见和建议,认真听取并及时改进,将改进措施向社会公布,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公众关切,维护大赛的良好形象。